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红外光(IR)
  • 活体成像技术的背景和分类介绍

    1.背景和原理:  1999年,美国哈佛大学Weissleder等人提出了分子影像学(molecularimaging)的概念—应用影像学方法,对活体状态下的生物过程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定性和定量研究。  传统成像大多依赖于肉眼可见的身体、生理和代谢过程在疾病状态下的变化,而不是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24/11/15 13:49:35  阅读:84  评论:0
  • 可以影响活体可见光成像的因素

    小动物活体成像,是分子影像学的一种,主要通过生物发光(bioluminescence)与荧光(fluorescence)两种技术来进行。生物发光是用荧光素酶(Luciferase)基因标记细胞或DNA,而荧光技术则采用荧光报告基团(GFP、RFP,Cyt及dyes等)进行标记。  自从1999年,美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24/11/15 13:48:12  阅读:70  评论:0
  •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脑部研究中的应用

     研究表明,人体在700~900nm这段近红外区域内,存在一个“光谱窗”(SpectralWindow)。这个光谱窗内生物组织对光线的吸收作用大大降低,同时,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的差异仍然可以分辨。由于近红外线对人体组织具有较好的穿透性(可深入皮下数厘米),足以到达大脑皮层,这使得近红外光谱(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24/11/15 13:46:29  阅读:86  评论:0
  • 红外显微镜 infrared microscope

    摘自《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术术语》GB/T27668-20233.1.99.6红外显微镜infraredmicroscope用红外辐射成像并用照相或电子装置显示的显微镜。注:近红外显微术能用普通显微镜完成,远红外显微术需要专用设备。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24/8/8 16:01:56  阅读:95  评论:0
    标签:显微镜 
  • 光与生物样品的相互作用

    光与生物样品的相互作用吸收:光强随着光在生物样品中的传播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光致发光:荧光、磷光光致发热光化学效应:光蚀除、光诱导、光致活性氧光声效应散射:由于折射率的不均匀造成的光子传播方向的改变弹性散射:瑞利散射、米散射、反射/折射非弹性散射:拉曼散射、多普勒频移部分非线性光学效应:二/三次谐波产生、四波混频等生物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24/6/26 23:37:59  阅读:118  评论:0
    标签:生物 样品 相互 作用 
  • 什么是近红外光谱?

    什么是近红外光谱?

    人文背景Herschel在1800年进行太阳光谱可见区红外部分能量测量中发现近红外光谱区,为了纪念他的历史性发现,人们将近红外谱区中介于780~1100nm的波段称为Herschel谱区。*FriedrichWilhelmHerschel(1738-1822)*英国天文学家,古典作曲家,音乐家,恒星天文学的创始人,被誉... 阅读全文>>
     2024/6/13 22:50:54  阅读:86  评论:0
    标签:什么是 
QQ交流群:120100441    QQ客服:49922779 闽ICP备0100868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