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RSS订阅 加入收藏  设为首页
物镜(objective)

显微镜物镜核心参数解析

时间:2025/5/31 1:00:17   作者:Leslie   来源:正势利   阅读:138   评论:0
内容摘要:一、数值孔径:分辨率与聚光能力的关键二、焦距:放大倍数的几何基础三、放大倍数:视野与细节的平衡四、工作距离:操作空间与成像的平衡五、齐焦距离六、视场数七、物镜螺纹标准八、参考文献:

    显微镜的成像质量与物镜参数密切相关,理解数值孔径(NA)、放大倍数、焦距、工作距离等关键指标,是选择物镜和优化成像的基础。这篇文章结合技术资料与实测数据,对关键参数的定义、计算及对成像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解读。

显微镜物镜核心参数解析

一、数值孔径:分辨率与聚光能力的关键

1、定义:数值孔径(NA)是一个无量纲的数。NA=n×sinθ,其中n为物镜与样品间介质的折射率(空气n=1,油浸介质n可达1.5),θ为物镜接收光线的最大半锥角。

显微镜物镜核心参数解析

2、对成像的影响:

分辨率:分辨率公式为σ=0.61λ/NA(λ为光波长),NA值越大,可分辨的细节越小。例如,NA 0.95的物镜分辨率比NA 0.25高约4倍。

亮度与景深:NA越大,聚光能力越强,图像更亮,但景深(清晰成像的纵向范围)会减小。

3、实际应用:

油浸物镜(如NA 1.5)常用于高分辨活细胞观察,而NA 0.25的低倍物镜适合大视野明场成像。

二、焦距:放大倍数的几何基础

定义:物镜的有效焦距为物镜的主平面到焦点的距离,用f表示。物镜焦距决定光线聚焦能力。

三、放大倍数:视野与细节的平衡

1、定义:物镜放大倍数是物体实际尺寸与成像尺寸的比值。成像系统总的放大倍数需要用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或配套管镜(也叫套筒透镜、Tube lens)的放大倍数。

2、计算公式:物镜放大率M= 管镜焦距(f2)/物镜有效焦距(f1)。例如,管镜焦距200mm时,物镜焦距4mm对应50倍放大倍数。

显微镜物镜核心参数解析

物镜和套筒透镜配合使用光路图

3、兼容性问题:若更换不同焦距的管镜,实际放大倍数会改变,例如管镜焦距为180mm,物镜焦距为4mm,对应放大倍数会变为45X。

4、选择建议:高倍物镜(如100X)需配合油浸技术,但可能导致工作距离过短或图像变暗。

四、工作距离:操作空间与成像的平衡

1、定义:工作距离(WD)为物镜前端到样品表面的距离。高倍物镜WD通常较小,以三丰平场复消色差干物镜(436nm-656nm)这个分类为例,100X物镜WD为6mm,而5X物镜可达36.5mm。

2、影响因素:放大倍数与NA值会对工作距离产生影响,放大倍数越高,NA越大,WD越短。

3、应用场景:长工作距离物镜适用于工业检测或活体样本操作,避免物镜触碰样品;短工作距离的物镜一般应用在高分辨率的系统。

五、齐焦距离

1、定义:齐焦距离是指物镜螺纹安装端面(或物镜体定位面)到样品盖玻片顶面或样品表面的距离。其核心功能是确保在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,样品焦点位置基本保持一致。

显微镜物镜核心参数解析

2、标准值:一般有45mm/60mm/95mm齐焦距离,同一品牌的齐焦距离通常是相同的。

3、对实验的影响:

操作效率:齐焦设计减少调焦时间,适合需要频繁切换物镜的观察(如病理切片筛选)。

兼容性风险: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物镜齐焦距离不同,混用会导致焦点偏移。

六、视场数

1、定义:视场数指目镜视场光阑的直径(单位:mm),决定成像范围的物理尺寸。光学显微镜的视场数(FN)表示视野大小(FOV)。它对应于中间图像中通过目镜可以观察到的区域。虽然我们不能一次观测到很大的视野,但人眼可以扫描并整合整个视野的结构特征。

2、显微镜可以观察的检测对象的范围(直径):

实际视场(mm)=目镜的视场数/物镜倍率

例:

1X镜头的实际视场为24(mm)=24(mm)/1

10X镜头的实际视场为2.4(mm)=24(mm)/10

3、厂商差异:常见目镜视场数为18-26.5mm。

七、物镜螺纹标准

1、主流标准与兼容性:

RMS螺纹尺寸:RMS(Royal Microscopical Society)螺纹直径20.32mm,螺距0.706mm,曾为19世纪至20世纪国际通用标准。也是目前主要的物镜螺纹规格。RMS在图纸中也会体现为RMS(0.800"-36)。

其他螺纹标准:尼康物镜有M32mm×0.75mm和M25x0.75螺纹。三丰有W26x0.706螺纹。需要注意的是,W26螺纹的物镜有时也标为M26螺纹。只要物镜符合《ISO 9345:2019》或《JIS B 7141:2012》标准,就可以认为是W26螺纹。

物镜参数并非孤立存在,需根据实验需求综合权衡。例如,荧光成像追求高NA和透光率,而工业检测优先长工作距离。理解这些参数背后的物理意义,方能选择最适配的物镜,让微观世界清晰呈现。


八、参考文献:

[1] ISO19012-1 Microscopes -- Designation of microscope objectives -- Part 1: Flatness of field/Plan www.iso.org/standard/61652.html        [2] Airy G B. On the diffraction of an object-glass with circular aperture[J]. Transactions of the Cambridge Philosophical Society, 1835, 5(3): 283-291.

[3] Abbe E.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the microscope and the nature of microscopic vision[J]. Proceedings of Bristol Naturalists Society, 1876, 1(2): 200-261.



标签:显微镜 核心 参数 解析 

逝者如斯,不舍昼夜作者QQ及微信:49922779 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相关评论
QQ交流群:120100441    QQ客服:49922779 闽ICP备01008686号